交通安全教育

1. 維護校區安寧及學生在校期間之交通安全。

2. 增進學生交通安全的知能,培養期交通安全觀念,俾成為遵守交通規則、維護交通秩序與重視交通道德的好國民。

3. 藉學生對交通安全之深入了解、躬行實踐與率先倡導,傳播宣導交通安全之相關訊息;進而影響家庭與社會,以擴大交通安全之教育成     果。

Read more...

學生生活輔導

貫徹「愛護學生、服務學生」之職責,以服務替代教導,建立與學生間深厚誠摯的感情基礎;本「我們位青年學生服務,青年學生為國家服務」的宗旨,主動關懷學生,適切提供協助,解決各種疑難問題,維護學生權益。

Read more...

緊急事件處理

學生急難 (如:交通事故、山難、溺水、自殺、鬥毆、騷擾) 或家庭發生變故及全國學生於校外發生緊急事件、問題之協助、處理。

Read more...

賃居生訪視 

藉定期不定期的訪問、輔導、隨時與房東、家長保持密切聯繫,以瞭解學生之生活動態;協助解決各項問題;防範不當及意外情事發生,以維護學生權益,確保居住安全。

Read more...

其他業務

1.值班教官全天候不分地域為全國學生服務。

2.駐校教官為住校學生服務。

3.推動春暉及校園安全工作。

4.持續貫徹生活教育,輔導學生服裝儀容。

5.辦理校內外相關慶典活動。

Read more...

學生接種BNT COVID-19疫苗後30日內發生不良反應就醫人數調查說明

壹、依據: 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「BioNTech(BNT162b2) COVID-19疫苗學生接種須知」,學生在接種BNT COVID-19疫苗後可能發生副作用,請學校就學生疫苗接種後30日內(含接種日)發生不良反應需就醫之人數進行校安通報(未就醫者無須通報)

貳、學生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: 學生接種BNT COVID-19疫苗後,發生不良反應(副作用)需就醫者,疑似症狀如下:

一、一般反應: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、紅腫,通常於數天內消失,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體溫升高、畏寒、關節痛及噁心,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,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,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(>38),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。

二、嚴重反應(極罕見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,可能發生在接種後14-28天內): 接種疫苗後 28 天內若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,例如:胸痛、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;心悸(心跳不規則、跳拍或“顫動”);暈厥(昏厥);呼吸急促或心悸;運動耐受不良(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、沒有力氣爬樓梯)等,務必立即就醫。

三、其他需就醫情形: 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、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、氣喘、眩暈、心跳加速、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,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。

參、校安通報操作流程:

一、學生於接種疫苗後30日內(含接種日),疑似發生不良反應需就醫者,請至本網站校安即時通進行首報,主類別「疾病事件」→次類別「法定傳染病」→事件名稱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」→新增主要人物欄點選「學生接種COVID-19疫苗後(30日內),疑似發生不良反應送醫者」,餘通報操作流程不變。

二、有關旨揭校安通報流程,請參照本部109225日臺教學()字第1090029201號函,或自行至本網站下載專區新冠肺炎操作手冊或操作影片下載運用。

肆、「校園接種疫苗前後注意事項2宣導影片,請協助透過多元管道向學校老師、學生及家長宣導,影片連結如下:

一、學生接種前須知: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ulW_lYWhlQ

二、學生接種後須知: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zN_GyMw7-M

 

Icon1 Icon2 Icon3 Icon4
Go to top